◆北京时刻7月25日3时13分,<\/strong>问天实验舱<\/strong>成功对接于天和中心舱前向
◆北京时刻7月25日3时13分,<\/strong>问天实验舱<\/strong>成功对接于天和中心舱前向
◆北京时刻7月25日3时13分,<\/strong>问天实验舱<\/strong>成功对接于天和中心舱前向端口,整个交会对接进程历时约13小时。<\/strong>这是我国两个20吨级航天器初次在轨完结交会对接,也是空间站有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初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<\/p>
过程详解<\/strong><\/p>
<\/p>
▲ 问天实验舱从200米停靠点向19米停靠点接近的模仿图画。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<\/p>
<\/p>
▲ 问天实验舱从19米停靠点向天和中心舱前向端口接近的模仿图画。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<\/p>
<\/p>
<\/p>
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中心舱前向端口的模仿图画。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<\/p>
◆10时03分,<\/strong>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<\/strong>成功敞开问天实验舱舱门,顺畅进入问天实验舱。这是我国航天员初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。<\/strong>后续,将按方案打开组合体姿势交融操控、小机械臂匍匐和大小臂组合测验等在轨作业,并使用问天舱气闸舱和小机械臂进行航天员出舱活动<\/p>
<\/p>
<\/p>
图片来历:我国载人航天微信大众号<\/p>
◆问天实验舱什么样?都将打开哪些使命?详见下文<\/strong><\/p>
1<\/strong><\/p>
问天实验舱什么样?<\/strong><\/p>
图解我国空间站首个实验舱<\/strong><\/p>
<\/p>
2<\/strong><\/p>
问天实验舱将打开哪些使命?<\/strong><\/p>
有网友经过新华社客户端“问记者”渠道就“问天实验舱”提出了一些感兴趣的问题,新华社记者这样答复。<\/p>
网友:问天实验舱是什么舱?<\/strong><\/p>
记者:<\/strong>问天实验舱是我国空间站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我国空间站的首个实验舱,由作业舱、气闸舱及资源舱三部分组成,舱体总长17.9米,直径4.2米,发射分量达23吨,是全国际现役在轨最重的单舱自动飞行器。<\/p>
<\/p>
7月24日,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,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焚烧发射。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<\/p>
网友:问天实验舱里边都装了啥?<\/strong><\/p>
记者:<\/strong>问天实验舱集渠道功用与实验载荷功用于一体,与天和中心舱互为备份,要害渠道功用共同,能够彻底掩盖空间站组合体作业要求。此外,问天实验舱还装载了8个实验机柜、22个舱外载荷适配器,就像是把一个大型科学实验室搬到了太空,意味着我国人能够在太空打开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了。<\/p>
网友:问天实验舱将打开哪些使命?<\/strong><\/p>
记者:<\/strong>问天实验舱的首要使命是具有空间站组合体统一办理和操控才能,具有与中心舱进行交会对接、转位和停靠的才能;支撑航天员在轨驻留,供给专用气闸舱和应急流亡场所,确保航天员安全;支撑打开密封舱内、舱外科学实验和技能实验。<\/p>
<\/p>
7月24日,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,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焚烧发射。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<\/p>
网友:对接后航天员要进入问天实验舱吗?<\/strong><\/p>
记者:<\/strong>是的。依据方案,问天实验舱升空后,将与天和中心舱前向对接,完结“一”字构型。随后,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将进入问天实验舱,这也是我国空间站初次在有人的状态下迎候航天器的来访。<\/p>
网友:问天实验舱能住人吗?<\/strong><\/p>
记者:<\/strong>问天实验舱的作业舱是迄今我国最大、国际第二大单密封舱体。舱内设有3个睡觉区、1个卫生区。问天实验舱与天和中心舱完结对接后,我国空间站的“床位”数增加到6个。可满意神舟十四号、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共6名航天员的入住条件。<\/p>
网友:这次还有太空授课吗?<\/strong><\/p>
记者:<\/strong>有。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将在问天实验舱这个“新教室”里持续开办“天宫讲堂”,打开科普活动。<\/p>
<\/p>
7月24日,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,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焚烧发射。新华社记者 田定宇 摄<\/p>
网友:从问天实验舱能出舱吗?<\/strong><\/p>
记者:<\/strong>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规划了一个比节点舱出舱舱门更大的舱门,为的是给航天员供给愈加宽阔舒适的出舱窗口。问天实验舱与中心舱成功对接后,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将首要经干预天实验舱施行出舱活动。<\/p>
网友:问天实验舱要在天上待多久?<\/strong><\/p>
记者:<\/strong>据了解,我国空间站的规划寿命为10-15年,所以问天实验舱在天上至少要作业10多年。<\/p>
网友:这次发射对接有什么特别之处?<\/strong><\/p>
记者:<\/strong>问天实验舱需要与空间站天和中心舱进行交会对接,这需要由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施行“零窗口”发射,即在规则时刻分秒不差地发射,这也是长五系列火箭初次履行“零窗口”发射使命。<\/p>
来历:新华社<\/strong><\/p>
《图解丨“问天”飞天,我国空间站首个实验舱全揭秘》<\/strong><\/p>
出品人:<\/strong>李学勇 李俊 邹声文<\/strong><\/p>
策划:黄明 齐慧杰<\/strong><\/p>
记者:李国利 胡喆<\/strong><\/p>
监制:黄庆华<\/strong><\/p>
案牍:胡碧霞 冯筱晴<\/strong><\/p>
规划:殷哲伦<\/strong><\/p>
修改:谭慧婷<\/strong><\/p>
《问天实验舱将打开哪些使命?》<\/strong><\/p>
出品人:李学勇 李俊 邹声文<\/strong><\/p>
策划:黄明 齐慧杰<\/strong><\/p>
记者:李国利<\/strong><\/p>
监制:黄庆华<\/strong><\/p>
统筹:肖磊涛 陈倩<\/strong><\/p>
案牍:赵露露 聂毅<\/strong><\/p>
修改:高颖 谭慧婷<\/strong><\/p>
新华社新媒体中心<\/strong><\/p>
新华社解放军分社<\/strong><\/p>
联合出品<\/strong><\/p>